1. 首页 > 教育 >

工信部企业划分标准2021(工信部企业划分标准2020)

本文目录一览:

工信部企业划分标准2021

一、正面回答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以及企业控股等情况,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二、分析

工信部主要拟订、并组织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主要是管规划、管政策、管标准,指导行业发展,但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中国的重点大学中,工信部直属高校共7所,工信部共建高校共5所。

三、企业划分标准?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4、批发业,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5、零售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工信部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一、正面回答: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1、农、林、牧、渔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

二、详情分析: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的统称。2015年,我国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起征点政策及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减免税近1000亿元。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在2018年的基础上再降低1个百分点。2020年疫情之下,为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这半年国务院多部门陆续出台多方政策,涉及房租、税费、融资、经营成本等多方面。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到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三、小微企业证明怎样申请

1、企业申请报告,内含企业情况简介,出具小微证明用途等,并由属地街道经济办或软件园招商处签注意见加盖公章;

2、上年度末的国税局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与社保局的职工社会保险缴费的申报表或明细表以及公司财务报表加盖公章;

3、工商营业执照原件、复印加盖公章。

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2021

大型、中型和小型企业须同时满足所列指标的下限,否则下划一档;微型企业只须满足所列指标中的一项即可。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微型 农、林、牧、渔业 营业收入(Y) 万元 Y≥20000 500≤Y

回答于 2022-03-15

2021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是什么?

2021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如下:

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各行业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为: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工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大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如下:

统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2011)300号是在统计工作上划分大中小微企业的标准,是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制定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用来规范中小企业。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大中小微企业划分标准

2022年最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1、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什么是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公告2022年第2号)中所称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是指:

制造业中型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门类为制造业,且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上(含2000万元)4亿元以下(不含4亿元)的企业。

制造业小微企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行业门类为制造业,且年销售额2000万元以下(不含2000万元)的企业。

2、中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什么是中小微企业?

《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22年第12号)中所称中小微企业是指:

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一)信息传输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2亿元以下;(二)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亿元以下;(三)其他行业: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亿元以下。

划重点

以上两个文件都提到了中小微企业,《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的公告》中提及的”中小微”并不是《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关于延续实施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纳部分税费有关事项的公告》中的“中小微”,并且后者在公告中还加了限制条件“制造业”。那么如何才能加深理解呢?

由于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延缓缴政策主要针对的是5税2费,即:两个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两个所得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一个财行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两个附加: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因此,企业计算应缴和缓缴税费的依据是指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而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所得税税前扣除有关政策中的中小微企业标准没有规定销售额,涉及到的是营业收入,因此,该政策更偏向于企业所得税。

“小微企业”是一个习惯性叫法,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目前所说的“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如果要找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于2011年6月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而“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综合现在的税收政策,广义的小微企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符合工信部标准的小微企业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

3、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工信部标准)

图表参考《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

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三个条件

小微企业有三个认定标准:

一是符合自2019年起的,从事的是国家非限制和禁止的行业;

二是年应纳税所得税不得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也不得超过300人;

三是企业的资产总额不得超过5000万。

满足这三个条件,那就可以认定为小型微利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