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活 >

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

开通“京杭大运河”非隋一朝之功。

误读:

提起隋炀帝杨广,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著名的京杭大运河。由于隋炀帝本人和他开凿的运河在历史上都赫赫有名,很多人都以为今天的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不但始于隋炀帝,也结束于隋炀帝。

实际上,这是对历史的误读。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大运河的开凿并非始于隋炀帝。至于大运河形成日后的规模,更非隋炀帝一朝之功。

正解:

隋炀帝杨广,一名杨英,隋文帝杨坚次子。北周天和四年(公元569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时因父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封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13岁。后又授武卫大将军,进位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等。

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天,隋朝兴兵平南朝的陈,刚20岁的杨广是领衔的统帅,真正在前线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名将。平陈后,隋军进驻建康,杀掉了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及宠妃张丽华,封存府库,将陈叔宝及其皇后等人带返隋京。班师后,杨广进封太尉。

此后,杨广亦屡立战功。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他奉命赴江南任扬州总管,与杨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杨素后封越国公;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他率军北上击破突厥的攻势。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登基称帝。次年,隋炀帝迁都洛阳,营建东都,历时10个月,每月征调民夫200万人。

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50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外郭城有居民区100余坊,另有丰都县、大同市、通辽市等三大市场。

在官吏的摧残迫害下,役丁有十分之四五悲惨地死去,装运尸体的车辆在中原一带往来不绝。隋炀帝还在洛阳西郊修建了一座供自己玩赏的大花园,名叫“西苑”,周围有200里。西苑里的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多从南方各地收罗,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

隋炀帝还征发大批民工修驰道,筑长城。他巡游所到之地以及许多准备去的地方都修建了离宫。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弄得千百万农民家破人亡。许多地方成年男子征发完了,就征调妇女。农民为了躲避残酷的徭役和兵役,不惜伤残自己的肢体,叫作“福手、福足”。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又下令开凿大运河,造龙舟等各种船数万艘,他游江都(今扬州)时所乘龙舟高45尺,阔50尺,长200尺,上有4层楼,上层有正殿、内殿、东西朝堂,中间两层有房120间,下层为内侍居处。

说到游江都,就不能不说大运河了。据说,隋炀帝怀恋江都的繁华,向往江都的风光,便下令开通了大运河。不可否认,这是隋炀帝开通运河的动机之一,但并非全部动机。早在隋炀帝之前,就已经开始开凿运河了。

大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邢沟和鸿沟。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在兼并战中,先后打败了南方的越、西方的楚,企图进一步讨伐北部的齐、晋,称霸中原。

于是在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下令开凿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运河,由广陵(今江苏江都)引江水东北行,一直引到射阳湖中,再由射阳湖通到末口(今江苏淮安北五里北神堰)入淮河,同时把都城由姑苏迁往邢(今扬州)。因这条运河由祁城城下流过,所以称为邢沟。

战国初期,魏国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开凿鸿沟,引河水循汴水东至圃田泽(今河南中牟县西),又从圃田泽东北至大梁城北,折南循沙水入颍,形成鸿沟水系。

到了公元7世纪,隋朝统一了中国。为了加强对江淮地区的控制,吸收江淮地区的财富以巩固统一,急需沟通南北运道;军事上在东北部涿郡(今北京)建立据点,要把军需物资输送到北方。在经济上,隋朝在长安和洛阳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官吏和军队,需要充足的粮食供应。

如何解决南粮北运,转运江南富庶的物资以增强中央政权的力量,是隋王朝急待解决的问题。陆路运输费用太大,加以运输工具简单,运量有限。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将横贯诸水联成贯通南北的运河,是当时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运河的开通,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隋文帝在位时就开了广通渠和山阳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隋文帝为了漕运的便利,令宇文恺率水工开广通渠,引渭水从大兴城(今西安市)东达潼关,长300多里。

修成后,关内漕运通利。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又沿着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开祁沟的旧道,开山阳渎,南起江都,北至山阳(今江苏淮安),沟通江淮。隋文帝利用这条渠道运兵运粮,为用兵江南作准备。修好这条渠道的第二年,隋就出兵灭掉陈国。开通山阳渎对全国的统一是有贡献的。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工程分四段进行。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江南、淮北100多万民工,在北方修通济渠,从洛阳西苑通到淮河边的山阳,沟通洛水、黄河、淮水。同时,又征发淮南十几万劳动力,把山阳渎加以疏通扩大。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一条宽40步的运河修成了。河的两岸修筑成御道,沿路榆柳夹道,又是陆路交通线。

接着,从通济渠向北延伸。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征发河北民工100多万人开永济渠。这条河主要利用沁水的河道,南接黄河,北通涿郡。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在长江以南开了一条江南河,从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穿过太湖流域,直达钱塘江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前后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全线工程告成。

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


隋朝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河流。它以东都洛阳为中心,西通关中盆地,北抵华北平原,南达太湖流域,通航的范围大大超过以往。这条大运河长达四五千里,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炀帝开运河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灾难,大量民工死在工地上,千百万人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但是,大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它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的联系,对于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祖国的统一起了很大作用。这是劳动人民对历史的伟大贡献。

运河开通不久,隋朝就灭亡了。不过,运河的开凿工作并没有随着隋朝的灭亡而结束。到了元明时期,首都由中原地区移到北方,定都北京。然而经济财富中心仍在江淮一带,旧有纵横辐射形的运河系统已经不能适应建都北京的需要。

为了连接北方政治、军事中心与南方的经济中心,运河的方向由纵横向转向南北向,这是运河布局上很大的变化。

元朝的运河是以北京为中心,南自太湖流域杭州起,越过长江、淮河、黄河向北直通都城——元大都(今北京)。其渠道除了沿袭旧有的干道外,又于山东境内开凿了泗水与卫水之间400多里运河和通州到北京的160多里运河。

元朝开凿山东境内的运河分两段,第一段在灭宋后不久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开凿济州运河,自济州(今山东济宁)到西北须城安山(今山东东平),长150里。南流入泗水,北流入大清河。

第二段是在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采用寿张县尹韩仲晖的建议,发动民工3万人开会通河,自安山(今东平县)西南,北至临清250多里,引汶绝济(大清河)合卫,河上建闸31座。

从通州至元大都的运河叫通惠河,是由水利工程学家郭守敬主持开凿的。起自今北京市昌平区附近。修堤筑堰截温榆、白浮诸水。循西山山麓向西折南转入瓮山泊(昆明湖)东南。流经大都城中至现今通州区入白河。

这样,由杭州来的船只经江南运河进入扬州运河,经过济州可通到会通河,再由卫河最后进入通惠河直达元大都,奠定今天南北大运河的基础。但由于会通河引用汶水水源处理不当,形成岸窄水浅,不能顺利行驶,故元代的漕运只能冒风浪之险,以海运为主。

明朝运河主要解决元朝会通河水源不当和因黄河泛滥而中断漕运两大难题。’元朝会通河因引汶水水源选择地势不当,终年只能北运几十万石粮,明朝采用白英老人“南旺导汶”的方法。

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


即使汶水流入南旺湖(今山东汶上县西南),充分利用南旺湖这一南北水脊的有利地势,把汶水分成两道,十之六向北流入临清,十之四南流入泗水。使南北运河畅通无阻,江南400余万漕粮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都城。

明朝运河遇到另一问题是黄河经常泛滥。由于自淮安至徐州一段直接利用黄河做运道,故黄河一泛滥运道即被阻。为了保持运河通畅,明朝治水者想方设法避开黄河,相继开凿成南阳新河及測河运河。

南阳新河自南阳起沿昭阳湖东经夏镇(今微山县东)到留城。测河运河自夏镇始,经韩庄(今微山县东南)合测、沂诸水出邳州(今江苏宿迁)直河口,测河运河全长260多里,避开黄河运道300多里。

清朝运河主要沿袭明代,但完成了明朝未竟事业,避开黄河做运道。明朝虽开凿测河运河,目的是避开黄河运道,但至明末这一计划始终没有实现,自邳州直河口至清河(今江苏淮阴西)仍借用黄河运道,至清康熙二十年开凿中河,中河自邳州直河口起经马骆河过宿迁、桃源(今江苏泗阳)直达清河,避开黄河运道180多里,此时黄河、运河二水各自分离自成体系,形成了今天的南北大运河。

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的原因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


今天的大运河全长3560多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几千年来的伟大创举,也是世界闻名的伟大工程,与万里长城一样名驰世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