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科技 >

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

知命之年、蓬头历齿、头童齿豁、徐娘半老、容光焕发

一、知命之年 [ zhī mìng zhī nián ]

【解释】: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译文】: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二、蓬头历齿 [ péng tóu lì chǐ ]

【解释】: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

【出自】: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脣历齿。”

【译文】:他的妻子头发蓬乱,牙齿稀疏。

三、头童齿豁 [ tóu tóng chǐ huò ]

【解释】:童:原指山无草木,比喻人秃顶;豁:缺口。头顶秃了,牙齿稀了。形容人衰老的状态。

【出自】:唐·韩愈《进学解》:“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译文】:头秃了,牙齿缺,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

四、徐娘半老 [ xú niáng bàn lǎo ]

【解释】: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自】:唐.李延寿《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


【译文】:徐娘虽然老,尚有风韵。

五、容光焕发 [ róng guāng huàn fā ]

【解释】:容光:脸上的光彩;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身体好,精神饱满。

【出自】:方纪《歌声和笛音》:“我望着他那年青的,容光焕发,毫无倦色的脸,不知怎么,竟想伸手去抚摸他的孩子般的蓬松的头发。”

人活到50岁有它的比喻词。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都有固定的昵称。比如:30岁叫而立之年,40岁叫不惑之年,50岁叫知命之年,60岁叫花甲之年,70岁叫古稀之年。要说50岁的比喻词是有很多的,如:人老珠黄,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蓬头历齿,头童齿豁,白发苍苍等等。

四十不惑,人生五十知天命,六十告佬还乡

古语说的好五十而知天命。

古代人都用知天命来比喻五十岁了

解答,五十岁俗称半百之年,也有五十耳顺直说

人到了50岁以后,被称之为“知命之年”、“半百”。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后人因以“知天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知命之年、蓬头历齿、头童齿豁、徐娘半老、容光焕发

豆蔻:十三四岁,是指女孩的年龄段,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常用以比喻少女。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其十岁。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襁褓: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总角:指幼年儿童(又叫垂髫);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又称加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天命:指五十岁(又称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又称耳顺);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其中,“豆蔻年华”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而立”、“不惑”、”知天命“出自《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如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古稀”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耄耋”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以上这些词都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其他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豆蔻:

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豆蔻年华是一汉语成语,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及笄:

拼音jí jī,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弱冠而立:

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并且在某一方面需要有所建树和成就。

豆蔻年华

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及笄

及笄礼是指女子15岁的成人礼仪,据《礼仪·内则》记载:“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也就是女孩子15岁以后就可嫁人成为妇了。

这里所说的“笄”是指古代盘头发用的簪子。女孩子到15岁就要将头发盘起来,用簪子束好。此后女子随时可以出嫁。

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 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三十而立。

豆蔻年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及笄 指男子二十岁

而立:指三十岁

五十称呼为知天命。三十而立,四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五十岁了,就叫年过半百了。在往后。身体以及各个方面,开始走下坡路了,很多事情开始有些力不从心了。但是,正是这个五十岁的年纪,上有老下有小,必须得努力工作,因为这个岁数的人,压力是相当大的。关心孩子,照顾父母,这是必须的。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三十岁的你,没有五十岁的心境;七十岁的你,没有五十岁的心情。

五十岁,知天命的年纪,也是人生最好的年华。

人生不易,甭管哪一个年龄段,都要学会珍惜时光,不为不值得的人蹉跎,不为不值得的事计较,让自己活得更通透,让自己的人生更饱满。

五十岁,年过半百,故称呼为半百。

五十岁的称谓包括: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等叫法。

五十知天命。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之天命。

五十岁---知天命。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

古代称呼五十岁为:天命之年。

出自:孔子及其弟子[春秋]《论语》。

原句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释义: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扩展资料:

知天命

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在古代五十叫天命,三十叫而立之年,四十叫不惑之年,六十叫耳顺之年,古时人的寿命一般不长,所以到五十岁的时候就叫天命。

加上古时人们对五十来是人生的一道坎,同时一个世纪是一百年,五十就是过了一半,人们所称为天命,到了这个年龄,也已经可以享晚年了

五十不就是50吗,现在5o是50,难道古代50不是5o,这题为什么五十在古代怎么说,5o是数,在古代还是5o,但这里显然是说五十岁在古代怎么称呼,五十岁在古代称呼很多,有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古人平均寿命短),这些出自《论语为政》五十知天命,六十甲之年,七十古来稀,活到五十岁已经超出平均水平了,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

古时候50岁被称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不满一周岁被称为襁褓;

2至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四十岁称为不惑之年,五十岁称为知天命。

不惑之年是指人到中年(这里中年指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不惑,是对于仁义礼有完全的了解,有完全的了解后所以不惑。

知天命是古人的形容人到了五十的事情,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

古代称50岁男子为艾、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艾语出《礼记·曲礼上》有五十曰艾;知命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不同年龄的称呼:

弱冠:指男子2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称30岁为而立之年。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知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称70岁为古稀之年。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答 五十而知天命。

还有古代称呼五十的男子为 五十曰艾。

五十在古代叫知命之年

【三十岁而立之年】、【四十岁不惑之年】、【五十岁知命之年】、【六十岁耳顺(或花甲)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指人五十岁叫什么(指人五十岁的年纪叫什么)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知识拓展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岁,会把头发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岁,又称“待字”或“待字闺中”。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弱冠———二十岁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为二十岁,须行冠礼,表示已成年,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二十岁的女子则称为“桃李年华”。

而立———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够独当一面,坚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壮年也称为“强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万物运行的规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岁也可称为“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顺———六十岁。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六十而耳顺’。”指个人的修行成熟,没有不顺耳之事。六十岁也可称“花甲”、“杖乡”(还乡之年);六十岁以上已可称“耆年”。

古稀———七十岁。出自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期颐———百岁以上。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因此今天祝愿夫妇“白头偕老”,也可说“期颐偕老”。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志学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二八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壮年时期——春秋鼎盛;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还历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五十岁生日叫过寿。生日,既指一个人出生的日子,也指一个人的出生纪念日。传统中国人以农历计算生日,小孩子一周岁的生日称为“周岁”,有各种习俗。老年人的生日称为寿日,在50岁以上逢十可称为大寿。在中国的传统中,生日吃长寿面和鸡蛋。

现代西风渐进,不少人以阳历计算生日,庆祝方式也改为蛋糕和蜡烛。每个人的生日都是对于个人来说比较重要的日子。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中国旧时的生日庆祝一般是面对特别小的孩子或者年龄超过50岁以上的人。

一般人做寿都是60大寿才做,50岁也叫知命和半百,古代人还叫艾,也就是人过50岁己过半,也应该知道自己的现状和将来的状态,这不顾是前人对人生的总结,但现实情况又不一样,当今社会50岁是科学家等专业人士的黄金期上升期,前人有60大寿前一般不过寿,但现今过寿则是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殷。

其实50岁不能称作什么寿,但在古代50岁的寿称是“知命之年”。意思是指50岁的人,已经明白了做事不能强求的道理,凡事只要尽人事听天命就行了。其实50岁不能称作什么寿,但在古代50岁的寿称是“知命之年”。意思是指50岁的人,已经明白了做事不能强求的道理,凡事只要尽人事听天命就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website.service08@g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联系我们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